白芨(学名:Bletilla striata (Thunb. ex A. Murray) Rchb. f.)是兰科、白芨属地生草本植物。植株高可达60厘米。假鳞茎扁球形,富粘性。茎粗壮,劲直。叶片狭长圆形或披针形,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。花序具花,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,开花时常凋落;花大,紫红色或粉红色;萼片和花瓣近等长,狭长圆形,花瓣较萼片稍宽;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,倒卵状椭圆形,白色带紫红色,具紫色脉;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,蕊柱柱状,具狭翅,稍弓曲。4-5月开花。
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、甘肃东南部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和贵州。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。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。生于海拔100-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,栋树林或针叶林下、路边草丛或岩石缝中。
白芨的花朵比较漂亮,可在室外种植,也可采用盆栽方式,还比较适合插花。白芨的块茎具有消毒止血以及预防伤口感染等诸多功效,杀菌抗癌的效果也比较良好。白芨还可用作糊料生产,也可作为酿酒原料等。
形态特征
草本、地生植物。植株高18-60厘米。假鳞茎扁球形,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,富粘性。茎粗壮,劲直。叶4-6枚,狭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8-29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。
花序具3-10朵花,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;花序轴或多或少呈“之”字状曲折;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2-2.5厘米,开花时常凋落;花大,紫红色或粉红色;萼片和花瓣近等长,狭长圆形,长25-30毫米,宽6-8毫米,先端急尖;花瓣较萼片稍宽;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,倒卵状椭圆形,长23-28毫米,白色带紫红色,具紫色脉;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片,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,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;蕊柱长18-20毫米,柱状,具狭翅,稍弓曲。花期4-5月。
产地生境
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、甘肃东南部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和贵州。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。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。生于海拔100-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,栋树林或针叶林下、路边草丛或岩石缝中。
栽培技术
除草:进行中耕除草时,要注意种植白芨过程中很容易长草,所以除草工作很关键,在种植后2年,每年就要除草4-6次,在白芨长出嫩叶之前,通过乙草胺封闭。待白芨长出土后,要采用人工除草方式,4月中期时彻底除草,5-6月进行除草追肥,9月前要再次进行除草2-3次。长到第3年时,杂草的数量会显著降低,通常第3年除草2-3次即可,第4年时除草1-2次,采收时切记不能使用有害化学除草剂,这时候白芨块茎成熟,避免由于块茎的中毒而造成影响收成的问题。白芨休眠后要做好杂草防治工作。
施肥:进行施肥以及灌溉的操作过程中,就要做好及时追肥。由于白芨生长需要有肥沃的环境,所以选择肥料方面也要加强重视,主要是采用腐熟的农家有机肥进行追肥,施肥2-3次即可,每月往白芨叶片上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,8月后中耕除草时给农家肥盖上土压入厢面,从而能促进白芨吸收养分,促进块茎迅速生长以及萌芽等。
浇水:白芨在进行灌溉时候,要注意和白芨的生长习性相结合,白芨喜欢潮湿的环境,这就需要保障土壤的湿润度,在干旱时要及时浇水。尤其是到了炎热的夏季,早上浇水1次,由于白芨根系比较容易出现烂根病,在遇到大雨时要做好排水工作,避免出现烂根的情况,保障水沟的通畅性。
病虫防治
虫害
在虫害防治中,主要是防治蝼蛄以及地老虎,在3-4月时要及时清除杂草,做好幼虫以及蛹的清除工作,可通过制作毒土的方式防治地老虎,将毒土洒在白芨种植地中,能有效杀死幼虫。在毒土配置中,按照50%辛硫磷乳油0.5千克加适量的水,在150千克的细土中喷拌,能发挥良好的作用。通过使用90%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,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。
病害
在防治病害的过程中,主要防治白芨的黑斑病、腐烂病和烂根病,重点要做好排水工作,对于减少烂根病发生概率具有积极的作用。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,如采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00-150毫米+大蒜油30毫米,3天喷洒1次,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主要价值
观赏:白芨的花朵比较漂亮,能在阴暗的环境中开花。可在室外种植,也可采用盆栽方式,还比较适合插花。
药用:白芨的块茎具有消毒止血以及预防伤口感染等诸多功效,杀菌抗癌的效果也比较良好。
工业:白芨作为糊料生产也能发挥其积极价值作用,因为白芨的黏性比较好,所以这就是成为糊料的重要基础。白芨无污染、无害,能够保障材料的应用安全。白芨也能应用在纺织领域中。
酿酒:白芨也可作为酿酒原料等。
以上是千草中药材对白芨像大家的介绍,如有需要云南白芨种苗的朋友可以与我们联系!
手机:13577076168
手机:13769109009
电话:0871-64831132
网址:www.qiancaoyy.com
基地: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桃园村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昆岭路45号
昆明市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C68号